网上报名 | 设为首 | 加入收藏
  • 首 页
  • 学校概况
  • 新闻中心
  • 校务管理
  • 德育之窗
  • 教学教研
  • 师生园地
  • 党建之窗
  • 办学成果
  • 校长信箱
  • 政务公开
  • 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建议之解读(一)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建议之解读(一)
    • 作者:管理员 更新时间:2013/12/7 21:22:16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

    一、学习纲要,领会要求

    1.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精神,明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和任务。

    ▲了解精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在学习时应考虑课程设置中初中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体会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和高中教育的“双衔接”特点,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明确目标: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经验的积累与积极的反思,达到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协调提升,开始思考信息技术的价值并初步形成积极而健康的态度。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现状与趋势,初步了解信息、数据、编码等知识;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与严重危害,掌握防毒、杀毒的基本方法。

    ()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需要确定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途径获取信息,并能够甄别信息;

    2.熟悉信息获取、管理、加工、发布并交流的几种基本方法;

    3.熟悉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了解几种不同的工具、技术,能够利用它们完成任务或设计制作作品,并能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4.综合利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开展深入持续的网络合作与交流,拓展学习空间。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热心参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活动,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2.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和技术创新的使命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 行为与创新

    1.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能够合理地引用他人观点或使用他人成果;

    2.积极参与各种与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活动。

    熟悉任务: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为基本原则,以支持学生的学科学习和生活需要考虑课程内容。关注和尊重学生在探究、获得新的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和承担责任等方面的需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尊重学生的自主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形成,把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作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基本点。因此要求教师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熟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任务。

    1)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为他们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

    3)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利用计算机强有力的信息处理功能,加强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融汇贯通地理解和掌握各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应尽可能考虑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2.通读初中信息技术整套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原则,熟悉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

    通读教材:教材体系是教学的主线索,教师应通读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和九年级(全一册)这五本教材,熟悉这五本教材的特点:以学生获取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一系列体现科学与人文的任务。以学习任务为引导,设计多个小栏目来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学会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学会如何在交流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如何整理、加工并表达信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了解原则:教材的编写以信息处理为主线,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精神。(1)教材内容以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应用为主。教师应认真研究把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授给学生。(2)教材以模块化系统结构组织教学内容以适应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学内容不断完善,以模块化组织教材系统可以不断补充或更新原有教学内容,使之适应社会需要。(3)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任务驱动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材的每一单元每一课的开始部分都安排了本单元和本课的学习任务及相关图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4)图文并茂,循序渐进。教材体系安排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采用学生所乐意接受的方式,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5)教材通过“日积月累”、“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教你一招”等小栏目,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精神。

    熟悉内容:只有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谱,才能有效地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因此要求教师必须精读教材、熟悉教材。

    1)做好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阶段

    兴趣与特长

    应用技能

    信息素养

    技术创新

    小学

     

    初中

     

    高中

    激发兴趣

    保持学习

    动机

    巩固兴趣    发现特长

    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

    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

     

    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

    自选门类专业发展

    体验信息活动

    形成信息意识

    自主选择

    综合运用

    信息→知识→智慧

    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

    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

    2掌握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制作多媒体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

    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3)熟悉初中教材中各章节内容

    七年级(上):相聚“网上邻居”、遨游因特网、构建资源库——使学生学会有关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基本知识、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整理信息以及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七年级(下):编辑部的故事、制作电子杂志、杂志的修饰和完善——使学生学会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培养整理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发展创新的能力。

    八年级(上):网络与生活、网上交流、网上安家——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网络的基本知识,学会网上的基本技能,培养初步的网络道德文明,并能利用网页形式加工、处理和发布信息,进一步培养团结合作、发展创新的能力。

    八年级(下):走进精彩、科学之谜、科技前沿、科学史话——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工、处理、发布和交流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全册):程序设计初步、智能机器人、综合实践——策划一项学生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通过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组成,掌握机器人的编程和机器人的一般工作原理,体会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综合性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每学期应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安排好整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计划中应包括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进度和活动安排等内容。

    指导思想: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教学的整体性,知识的系统性,教学要求的渐进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教学计划进行制订时所采用的指导原则和思想方法。

    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时,首先分析教材在内容选择、程度要求及编写上是否符合指导纲要中的要求;然后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要求,把握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最后再分析教材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要求。

    学情分析:了解本学校的具体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了解学生不同年级的生理、心理状况,分析、了解他们在学习计算机方面的优势和不利之处,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配置不同的教学软件。

    教学策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学要求和进度:包括日期、课次、周次、课题、课时,教学内容、任务要求、学习准备等项目。可用文字叙述,也可列成表格。

    课外活动安排:包括兴趣小组安排、竞赛活动安排和临时性活动安排。

    完成计划的措施:包括完成计划的方法、措施和必须的物质保证。

    网站首页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学校 | 校长信箱 | 后台管理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校址:德阳市八角井街道办柳江街502号 电话:0838-2601869 2601780
    Copyright 2013 德阳市通威第六中学 德阳五中旌南校区 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