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报名 | 设为首 | 加入收藏
  • 首 页
  • 学校概况
  • 新闻中心
  • 校务管理
  • 德育之窗
  • 教学教研
  • 师生园地
  • 党建之窗
  • 办学成果
  • 校长信箱
  • 政务公开
  • 当前位置:首页 » 德智教育 » 一个鼓励个性发展的时代正在来临
    一个鼓励个性发展的时代正在来临
    • 作者:管理员 更新时间:2013/11/26 12:28:58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

    2011,辛亥革命100周年。

        1840年被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轰开国门,在落后挨打、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下,中华民族开始被迫直面世界。面对西方民主政治、工业化生产及思想文化的巨大冲击,我们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不断反思,不断谋求救亡方案。历经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终于走上了推翻皇权、以民主共和之崭新社会制度救国救民的道路。

        彼时的中国,犹如一艘满目疮痍的巨轮,缓缓调转沉重的船头,迎着惊涛骇浪和暴风骤雨,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坚定启程。

        这样的航行,已经持续了整整100年。在这100年间,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经历了怎样的内忧外患、怎样的艰苦卓绝、怎样的顽强抗争?这100年间,我们的社会和观念又经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怎样的天翻地覆?

        如今的中国再度崛起,实力已不容小觑。全球第二的经济总量,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让辛亥先烈们与世界列强并峙于太平洋上,而共享万国和平之福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那么教育如何?这100年的教育,须臾不曾脱离国家与人民的命运,它经历了同样的痛苦彷徨和新旧交织,它承载着民族进步与复兴的理想。

        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说过: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这样我的儿子们才会有学习数学和哲学的自由。我的儿子们应该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使得他们的孩子们可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物和瓷器。

        无论中外,在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一切让位于国家利益,个人兴趣被压抑至最低程度,这是国家崛起之际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必须付出的代价。

        而先辈所作的牺牲,是为了子孙后代可以获得更宽松的教育,使他们能够选择自己内心所爱,更快乐地成长,更自由地发展。

        何况,放眼今日之世界,要领先潮流、创造价值,最佳方式是创新。它的源头,也正是个性的充分发展。我们是否能够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胜出,关键在此。

        100年前,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进步之门;100年过去,一个鼓励个性发展进而鼓励创新的时代,正在来临。

     

           “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 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

     

        2011年10月5,史蒂夫?乔布斯辞世。这位以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开创了“i”神话的传奇人物,不仅给我们留下了iphoneipodipad,更带给我们无限的启迪。

        与比尔?盖茨相似,乔布斯18岁就从大学退学。多年之后,当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上演讲时,他说:在我做出退学决定的那一刻,我终于可以不必去读那些令我提不起丝毫兴趣的课程了。然后我可以开始去修那些看起来有点意思的课程……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

        他所在的Reed大学有一门美术字课程。退学后的乔布斯出于兴趣参加了这门课程,他学会写各种漂亮的美术字,学会了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改变空白间距,以及怎样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样。他说:那种美好、历史感和艺术精妙,是科学永远不能捕捉到的,我发现那实在是太迷人了。

        虽然当时看起来,这些东西好像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可能,但是10年之后,当他设计第一台Macintosh电脑的时候,他把那些东西全都加入了设计,使之成为第一台使用了漂亮的印刷字体的电脑。

    当他若干年后回顾这一切的时候,有豁然开朗之感。他说: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断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这个过程从来没有令我失望,只是让我的生命更加地与众不同。

        20岁的时候,乔布斯和两个伙伴在父母的车库里开创了苹果公司。10年之后, 它发展成一家雇员超过4000名、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大公司。

        30岁的时候,由于对一款新型计算机过于专注,乔布斯与行政总裁史考特乃至整个董事局发生分歧,结果是,乔布斯被自己一手创办的苹果公司给开除了。

        这对他是毁灭性的打击,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内心所爱的东西。在接下来的5年里,他创立了NeXT公司,东山再起。后来他重新回到风雨飘摇的苹果公司,扶大厦于将倾,带领它走向又一个辉煌。

        “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做的事情令我无比钟爱。你需要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只要全心全意的去找,在你找到的时候,你的心会告诉你的。

        他告诫人们: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的直觉和心灵的指示……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乔布斯的一生,是追随内心所爱的一生,什么困难和障碍都没能挡住他。他的人生感悟同他的成功一样令人震撼。

    当各个行业都在发问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的时候,我们作为教育者更应该好好反思:我们是否给自己的乔布斯留下了足够的成长空间?

        当我们因为某些知识有用而要求学生一定要学好时,我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是否他的内心所需?当学生专注于某些领域而被我们斥为不务正业时,我们又有没有考虑过,这是否他的内心所爱?作为师长的我们,是否代替学生做出了太多的选择?

        每个人的人生,是他自己的,应当由他自己选择,自己负责。他自己的决定,哪怕看起来再愚蠢,却可能由于内心的强大动机而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就如同1976年的人们不会想到,乔布斯这几个放着大学不念、在车库里鼓捣电路板的穷小子,日后竟成就了全世界最具价值的苹果公司。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它将要长成一棵什么样的树,我们有时并不知道。只有当它自由生长时,它才能长成它自己的样子。

        然而,两千多年来学以经世致用的儒家传统、百余年来痛入骨髓的生存危机,让我们的教育充满了虎妈式的焦虑和严苛。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出于对学生深深的爱,而我们的学生,也的确在学业成绩方面世界领先。但是,这成绩背后藏着隐患——在学业高压之下,学生可自由选择的余地,实在是太过狭小!

        如果一个人所做的事情不是自己的选择,不是他的内心所爱,他还能走多远?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首席面试官蒋佩蓉曾尖锐指出:对于每一个中国式家教所创造的奇迹,我们都要耐心等待后续章节的展开……我们拭目以待,看这成功能持续多久。”②

        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获得可持续的成功,为了让他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最终胜出,我们的教育观念及相应机制,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索尔?珀尔玛特曾在演讲中对他的学生说:人生有很多东西抓住了你的视野,但是只有很少的东西抓住了你的内心,去追求它!”③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够像这位教授一样,鼓励学生追求抓住他内心的东西,并且建立相应机制来激励他?到那时,我们自己的乔布斯也会自然涌现!

     

              让学生有机会找到真正与自己的内心相呼应的领域,并深度投入

     

        有人会说,既然要让学生自由选择、个性发展,还要我们教师做什么?难道坐在这里无所事事吗?

        不,不是那样的——事实上,学生的确是需要引导的。

        在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有一位地理特级教师,每当新一届学生入学,他都会给他们做一个天文学讲座。他的开场白一般是这样的:作为一名天文爱好者,一辈子总要看到这几样东西,才算得上是个真正的发烧友——日食,流星雨,彗星。这并不难。但是,如果你拥有一些天文知识,你的感受会完全不同……”

        精彩的讲解,加上神秘莫测、五彩斑斓的来自遥远星空的幻灯片,不时令学生发出阵阵惊叹。讲座结束后,总有一些兴趣浓厚的学生要求参加学校的天文社。在这个社团里,共有20多位铁杆发烧友,他们跟随自己的老师,沉醉在天文世界里。

        这些学生,会大半夜的扛着望远镜去郊外,忍着蚊虫叮咬一动不动地站上几个小时,只是为了看一眼自己心仪的那颗星星。一些学生的兴趣所至,已远远超出中学生的知识范围,甚至也超出了老师的知识范围。有的学生开始自学大学里的天体物理学教材,有问题就跑去请教厦门大学的教授。

        这是一位令人钦佩的地理教师!他的可贵之处,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为学生展示了天文学的神秘和美妙,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从内心深处爱上这门学科。

        有了发自内心的爱,就有了自主学习、持续探索的动力。

        反过来说,如果一位教师不仅没有让学生爱上自己的学科,反而熄灭了学生好奇和探索的火焰,这位教师就实在称不上高明。

        袁隆平院士曾经说起,上中学时,他搞不懂为什么负负得正,去问老师,老师告诉他不要问为什么,呆记就行了。从此他对数学失去了兴趣。

        如果对待知识的态度只是消极地接受、记忆,而不伴之以反思、质疑、推理与创新,如果知识的传承只是重复性的简单再生产,而不是衍生性的扩大再生产,那么,一套不列颠百科全书,就可以取代所有的学科体制。

        我们的教育,难道是为了培养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没有好奇心、不能质疑的学生?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数学家李邦河院士说,成才的孩子应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会提出问题,二是会自学。要创新,必须得在学习中不断提问题。当前的中小学,海量做题,种种培训,根本无法培养孩子们这样的能力。” ⑤

        如果我们做教师的,把学习这项原本蕴含着无限丰富内涵的高级脑力活动,简化为一项几乎无需真正动脑的体力劳动,简化为不断机械重复的题海轰炸,学习怎能不演变成令学生不堪忍受的沉重负担?这样的所谓学习,与注重探索与创新的真正的学习背道而驰,简直就是为了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而来!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认为,如果学生不愿意读书,任何处罚都无法让他们就范。生命不像机器,可以由操纵者掌控,所有的动机都源自内心。学生在学校里表现不佳,其真正的理由是,他没有在学校里找到令他满意的学习动力。

        学生年龄小,视野有限,他所认识的世界,大多来自老师。能为学生展示一门学科的魅力,让他从内心生出兴趣和好奇,引领他走上探索之路,一边走,一边为他展露的天赋、为他小小的质疑和创造喝彩,直至看着他越走越远……如此,才不枉为师为长。

        教师的作用,何其大哉!

        除了老师,同学之间的引领也不可忽视。近些年,许多学校对学生社团活动重视程度有所增加,这是个好现象。学校里为什么要有社团存在?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业之外,去发掘并发展兴趣。

        有些学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那么应该让他多接触多看看,让他知道原来有趣的事情这样多,或许会对自己的生命产生不同的想法。这是发掘。

        还有一些学生,已经清楚自己有什么样的兴趣,可能还有些相应的天分,所以能在这些活动中获得高度快乐与成就感。他们需要的,是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以便精进自己的能力与品味。这是发展。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社团。它能让学生有机会找到真正与自己的内心相呼应的领域,并深度投入。

        未来,当我们的学生成长为社会中坚,他最有可能在这样的领域积极进取、承担责任、作出贡献。这贡献未必有多么重要和出名,但是必定惠及他人、惠及社会,也惠及他自己的内心。

     

                          在学生的个性和学业之间,需要一个合理的评价的

     

        如果我们的学生按照他们内心所趋自由成长,他们一定是富有活力和千姿百态的,绝不会整齐划一。我们需要相应的机制来保障这种生动的成长。尤其,评价制度要适时改进,一张冰冷的试卷不能用来衡量所有鲜活的生命。

        在哈佛大学的招生简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哈佛招生没有公式可言,高中学业非常重要,但招生委员会还会考虑许多其他标准,例如:社区服务、领导才能、课外活动和工作经验,招生委员会不设任何限定。他们信赖中学教师、学校辅导员、校长和校友所提供的关于考生的杰出品德、战胜逆境的能力以及其他个性人格的证明,这些都能影响招生委员会的决定。

        哈佛的标准就像是道可道、非常道的哲学概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如果把所有标准清楚罗列出来,就容易被一些急功近利的人刻意追求,反而埋没了真正的优秀人才。

        他们的理念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看似模糊的标准,其实质是对不同个性的鼓励。而像高考这样严格统一的标准,看似公平,却将学生个性毫不留情地抹杀。

        有个故事说,由于战争爆发,一名数学教授报名参军。当被问及文化程度时,这位教授骄傲地报出自己所毕业的高中和大学,所拿到的各种学位,以及自己的诸位导师——那自然都是数学界相当有名的人物。他还在滔滔不绝,那位负责征兵的军官却早已不耐烦,只见他拿起一枚图章,朝文化程度一栏地盖了下去:识字!

        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我们是不是在做着相同的事情呢?所不同的只是,我们的图章上刻着另外两个字:上线。对一个学生的衡量,仅仅局限于上线没上线。我们的学生,连骄傲地滔滔不绝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他也许是个数学迷呢,已经看过了很多数学大师的著作;他也许对文学特别感兴趣,自己偷偷地写过几部小说了;他还可能是中学里的乐队首席、足球队长,是志愿者组织的积极分子,是狂热的计算机爱好者呢。

        可是,有谁来倾听一下他的诉说?来关注他的追求与梦想?我们的大学决定是否录取他,就只看上线这么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当然,一定的学业基础是必要的,但我们需要在学生的个性和学业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评价的

        近些年来,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如何在确保公信力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注重人的个性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和升学制度,考验着相关制度设计者的胆识和智慧。

        3月12,北京大学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面试工作开始。面试采取国际上通行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进行。考生通过抽签确定题目,在回答完问题之后,可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进行自由讨论。3位评委根据他们的表现打分,如果其中的2位都给出95分,考生将直接获得北大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资格。

        据北大招办负责人介绍,今年的题目囊括了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环境、历史等内容,开放而富有想象力,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给考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

        他说,此前的笔试已对学生的学科素质作出基本判断,所以面试注重对学生的理想抱负、知识面宽度与深度、批判性思维、学术好奇心、发展潜能和社会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进行综合考查。

        这样的尝试值得肯定。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高校涉足改革深水,对基础教育产生良好导向。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国崛起,当谋划万世及全局之胜,而非一时一域之得。

        3月14,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他再次强调:“要给每个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人的独立思维和创造精神……中国的振兴不单在经济总量,根本在人才和科技进步。

        只要我们不再满足于做世界工厂,不再满足于在低端产业链上赚取那一点微薄利润,我们就不得不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使之更加鼓励个性与创新。

        创新,永远是一个国家最有力、最持久、最可靠的发展因素。

     

    《人民教育》杂志 记者  刘 群

    网站首页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学校 | 校长信箱 | 后台管理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校址:德阳市八角井街道办柳江街502号 电话:0838-2601869 2601780
    Copyright 2013 德阳市通威第六中学 德阳五中旌南校区 All Rights Reserve